手机外观发展小记:即使是“表面功夫”也有高有低!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不干脆选择用胶水将塑胶和金属粘在一起呢?主要是因为使用胶水进行粘合并不能保证机身的坚固,日子久了会造成开裂,此外,也并不具备防水性能。而采用比亚迪PMH技术后,这样的担忧并不存在,因为这样的工艺使得塑胶和金属完全成为一体。据介绍,目前该项技术已经实现了智能终端设备的8级防水认证。
2013年,凭借比亚迪PMH技术,全球首款全金属智能手机——HTC One M7正式面世,此后便开启了一个金属手机的时代。此后,全金属机身、背面的三段式设计也开始被诸多手机效仿与临摹,这一切,当然都离不开比亚迪电子PMH技术。 5G时代初期,玻璃与陶瓷或将称王 如今,随着5G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所用的材料也将发生改变。当然,这看似是5G技术的产生促进了手机外壳材料的改变,但实则不然。 用户需求决定了材质 决定了智能手机材质的主要因素还是用户需求,除了5G网络的到来外,无线充电的需求更是促使智能手机材质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之一。对于5G网络大量天线安置的需求,也来自于用户对于高速网络的渴望。此外,由于正面开启了全面屏时代,想要让手机的外观更加美观、更加与众不同,玻璃与陶瓷自然也是更好的选择。 材质决定了“表面功夫” 由于厂商不能去改变用户的需求,因此,厂商只有根据用户的需求对材质的表面进行更好的处理,因此,更多更新的“表面功夫”成为智能手机竞争的绝对竞争力! 针对玻璃与陶瓷,又会有哪些“表面功夫”呢?首先,3D玻璃自然是当仁不让的重要技术之一。如今,我们可以接触到的很多旗舰机型,均采用了3D玻璃,来优化机身的整体握持感、手感以及颜值。
那么如何才能造出优秀的3D玻璃呢?在参观比亚迪电子3D玻璃热弯车间的时候,我曾看到了一台又一台自动化3D玻璃热弯设备在井井有条的进行生产。据陪同参观的人介绍,这些全自动化的生产设备均是比亚迪电子自主研发的,甚至里面采用的模具,也是由比亚迪电子模具团队打造的。这一切,就是比亚迪电子实现3D玻璃曲面轮廓度精度小于±0.05mm(行业的精度标准为±0.1mm)的关键所在。 当然,除了3D玻璃的制造外,对于智能手机玻璃背盖的美化也成为当下智能手机生产的重要过程,这其实也算是另一种“表面功夫”。走访过程中,我曾看到过比亚迪在镀膜这一生产环节上的两大技术:膜片微纳米纹理与光学膜。
膜片微纳米纹理是当下非金属手机机身外观处理的顶级方案,主要因为其可以满足丰富的外观效果设计需求,比如用于vivo X27的“孔雀翎羽”,就是出自这一技术之下。 光学膜技术可用于实现机身的渐变色与幻彩色的实现,此前受制于机台限制,量产一度非常有限,而比亚迪电子凭借技术的革新,在2018年成功的在蒸发机上实现了渐变色的量产,使得更多的渐变色手机更加广泛的与消费者见面。 然而,想要实现这些,除了技术的难关,更要克服一些客观的生产难关。比如对于生产环境的严苛要求。据悉,微纳米纹理加工对于加工环境就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必须在无尘车间完成,一粒灰尘都可以让整组膜片报废。 为应对这一挑战,比亚迪电子占地2000平米的UV转印(实现微纳米纹理的关键工序)车间,可达到净化级别千级水平(千级指的是车间的微尘有害粒子等数量被严格控制在每立方米1000个以内)。占地8000平米的比亚迪电子光学镀膜(实现微纳米纹理的关键工序)车间,达到净化级别万级水平(万级指的是车间的微尘有害粒子等数量被严格控制在每立方米10000个以内)。 对于未来 新材料对“表面功夫”发起新挑战 说了这么多有关“表面功夫”的事情,不如再来谈谈未来。智能手机目前来看,似乎在技术创新上遭遇了瓶颈,然而,全新的材质似乎是可以打破这一瓶颈的关键所在。因为,当下,用户需求虽然不明显,但用户一直都在期待全新创新的智能手机诞生,然而,这样的创新并不是说会有一种全新的终端设备来替代智能手机。以目前已有的一些创新方向,比如折叠手机、柔性屏手机,都或将成为未来的一大发展方向,然而这些方向,无疑对于智能手机的“表面功夫”发起了全新的挑战。
此外,也无法排除,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全新产材料来颠覆智能手机行业的可能!因为有像比亚迪电子这类的公司,他们持续的在材料、表面处理等领域坚持不懈的进行着研发,他们的坚持,给了行业发展壮大的信心!至少,我对他们抱有信心!相信,在未来,像文章开头少年发出的那种感叹还将持续不断的从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口中说出!相信,在消费电子产业,“表面功夫”并非无用之功! (编辑:185手机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