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疫情下,我为什么不回国?
法国目前已经宣布关闭了全国的学校,也制定了一些严格的措施来应对疫情,但是建议所有人不出门在家办公,或者出门戴口罩等做法,周然认为不符合法国国情,很难实现。她也不认为法国政府能管住所有人,如果过于强硬,法国社会可能就要发生游行暴乱了。 据周然说,法国政府目前的宣传导向是勤洗手,药店的免洗洗手液因此被疯抢一空。和口罩不一样的是,国家对这些洗手液是有限价的,不能超过3欧元,而且很多店都开始教大家如何做洗手液了。周然也在朋友圈晒自己制作的洗手液。 得知意大利的情况后,周然也开始戴口罩了,尽管不好意思,出门总被人偷看。 在西方人的习惯认知中,口罩是属于病人的专用防护物品。目前任何人在法国买口罩必须有医生开的处方,证明是感冒或者生病需要购买口罩。 在药妆店工作的周然说,“法国其实并没有足够的口罩给人们戴了,必须要保证前线的医生有口罩,然后是病人及病人家属有口罩,这样的政策在法国人看来比较科学,能够控制病毒的蔓延。” 最开始,一盒50个医用口罩,从12-13欧元慢慢涨到了25欧,甚至被炒到了50欧,更有卖到了100欧。“网上目前还能买到口罩,只是特别贵,并且买到的口罩可能是囤积了几十年的旧货,你并不知道这些口罩来源”。法国也有那种“发国难财”的人,周然看到朋友圈有人在卖口罩,发现是个华人,一个口罩卖5欧元,一盒卖100欧元,并且只收现金。她对此感到非常痛恨。 周然并不接受身边朋友的悲观情绪,她更倾向于调整好心态,顺其自然地把生活继续下去,很多朋友想回国,周然却从来没有这种念头。”我把能做的都做了,喝维C,吃蜂王浆,增强免疫力,买了几十个口罩。” 她觉得回国也是给国内添麻烦,还要进行14天隔离,”你不知道跟什么人关一起,说不定就交叉感染上了。在这边得了,撑死了就治一治嘛。” 她对《后厂村7号》记者说,法国懒懒散散、舒舒服服的生活环境更适宜她,她不愿意像国内人那样,为了赚很多钱而拼搏。 “对我来讲,我要求的生活是精神超过物质,我在这边生活,心态上是更轻松的。法国人的生活理念就是活一天算一天,我要好好享受我的生活,在看待生死的问题上也和中国人不太一样。”周然说。 意大利: “中国来了,大家就吃了定心丸” “意大利现在只能听到两种声音,一种是救护车的声音,一种是警车的声音。” 张盛家窗外的两条街都没什么人,旁边的写字楼也空了。 2月初,张盛从德国回到意大利之后,通过护士朋友买了一些口罩,那时候他猜测意大利人应该知道疫情正在发生,因为口罩几乎没有了。 张盛是一名画家,他生活在意大利的十年里, “小政府大社会”是他对意大利社会最深刻的体验。意大利个人主义盛行,人们更热衷于玩乐。 和其他西方国家社会相似,他发现意大利人和华人群体对疫情的关注度简直是天壤之别。 最开始,大部分意大利人还在吃喝玩乐,他们并不怎么关心疫情的消息。 公共场所循环播放的意大利新闻中,总有一些医生和科学家给公众讲,“不需要戴口罩”。 张盛不敢公开戴口罩,他知道自己一旦戴了口罩必定遭受歧视。于是他戴了一层围巾把口罩挡住。 贾磊在六个月前来到意大利进行短期的项目学习,他的学校位于意大利中部名叫佩鲁贾的城市,这座城市是一座山城,相比于米兰、罗马这些城市并不大,但有着一样的热闹。 就在三月初,在佩鲁贾的城市广场中心还有一场热闹的狂欢节,人们聚集在一起。 和贾磊一起来学习的几名同学,在二月底看到意大利境内苗头不对,就申请提前结束项目回国了。但贾磊决定继续留在这座城市。 做这个决定,在他自己想来,可能是潜意识里觉得在意大利没有呆够,想见识一下。“在哪都是宅着,为什么不看看这里的政府和民众是什么反应呢。这样想还是挺有意思的。” (编辑:185手机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