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位置之争: 这个萝卜放哪个坑?
对于指纹识别而言,正面是最为直观的,应用最为庞大的拇指大军,纷纷选择这种方式作为应用,但是同样的,这种方式的弊端在近几年开始逐步凸显。第一是指纹识别往往需要坐在手机的“下巴”上,如果上溯到虚拟按键时代以前,那么手机将拥有按键+指纹的“双下巴”;如果还想安置正面双扬声器的话,那么“三下巴”也就见怪不怪了。随着每一层下巴的增加,手机正面的屏占比其实是绝无可能无法进一步做大的。 ![]() 而在稳定性上面,这种最直观的解锁方式同样让人能捏把汗,在手机屏幕的变化道路上,屏幕是越来越大的,但是使用者的手的大小却是固定的。于是乎,在屏幕达到了5.5吋后,屏幕开始了“见高不见宽”的新增长,换言之,就是手机越来越长。一个更长的屏幕固然能显示更多的内容,但是同时当使用拇指解锁正面屏幕下方的指纹识别器的时候,就进入了一个考验握力与大拇指柔韧度的日常测试中 侧面开机按钮上:开机指纹2in1,但是左利手的使用者表示!@#¥%…… 侧面指纹识别,其实是发现正面不足后的一种调整,相信最初的研发者一定是想着“手机的开机键既然在侧面,如果指纹识别也在侧面一定是十分便于操作上的”诚然这种想法是十分美好的,但现实却着实的骨感。姑且不说曾有的指纹识别按键和电源点并没有做到一起,给使用者带来了足够的逻辑挑战;单单说指纹开机二合一的产品,这类产品在使用者看来,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尴尬——手机是要越来越薄的,但是指纹识别并不是,但是侧面指纹识别的最宽宽度仅仅能做到8mm不到的样子,在使用的时候几乎只能用一颗拇指(右利手)或者食指(左利手)进行解锁操作,对于右利手而言只能说是还好,毕竟是使用拇指,而可能出现的误差基于拇指中的受力点X轴偏移,对于左利手而言,解锁的时候基于食指/中指的受力点Y轴偏移,可能会直接出现多次不识别的情况。 ![]() 机身背部中上区域:更为人性化的解决,但会受制于操作环节 相比大屏正面的“抓不稳”和超薄侧面的“扫不准”,在后背开窗毫无意外的是一种比较均衡的解决方式,在能让屏幕占比尽量做大的前提下、能让屏幕尽量的也做大。同时由于是在背侧识别,多数人会下意识的使用食指来开启,而食指的指纹面积相比拇指的面积大大缩小,可以尽量的达到精准。 但同样的,背部指纹识别也存在着一些“小缺点”比如手机放置在桌面或者床上无法直接解锁;比如在一个大量选用玻璃/纤维机身的时代,通过背部中间的开口造成的强度下降。目前看来,背部解锁是一个不错的折中选择,但是还远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这一段时期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段邓拓笔下《从三到万》的典型事例,这次是一次指纹识别广度的突破性追求,让人人都可以用上靠指纹刷开的手机。按照成熟推进的Tick-Tock方式而言,下一次的变革,应该是在深度上更进一步。 【小隐隐于背,大隐隐于屏】 在2017年6月,vivo展示了屏幕指纹技术。 在2017年9月,iPhone全新手机取消指纹识别,转为面部识别。 在2018年1月,vivo推出了旗下第一款屏下指纹识别的手机X20Plus UD屏幕指纹版。 在2018年3月,vivo X21在再次优化屏幕指纹识别后推出市场。 这两则消息,可以说明一个手机指纹识别带来的隐忧——当手机的指纹识别普及遇上全面屏的美,那么要么妥协于其中一项,要么在保留指纹与全面屏的基础上走出另一条路,将这两者合而为一,于是,全新的指纹解锁形式——屏下指纹来到。 屏下的解锁基于屏幕指纹传感器采用光电指纹识别技术,识别原理是利用OLED显示屏像素点发射出的蓝绿光照射手指,将指纹纹路照亮,根据不同纹路反射光线不同的原理,捕捉生物信息。然后这些载有生物信息的光线反射穿透屏幕,返回指纹识别芯片。指纹识别芯片根据反射光线形成指纹图像,经过软件处理和算法对比进行比对识别。屏幕指纹解锁的时候,需要消费者将手指紧紧贴合在玻璃上才能获得有效反射。 相比前一段普及化的量变,以vivo X21为代表的屏下指纹手机的出现,可以说又进一步推进了指纹识别的质变。诚如我之前说过的,如果每一次改进都是对操作体验的一种突破性的追求,每次都是发现了局限然后变得越来越好,那这一次的改变在未来看来,则是一次对于极致的极限尝试。 【下一次的改变,会在哪里?】 如果从西门子工程机算起,那么手机与指纹的这条路已经走了不下20年; 如果从Shift双系统平台算起,那么智能手机与指纹的这条路已经走了整整10年; 如果从Motorola Artix 4G算起,那么Android智能手机与指纹的这条路已经同行7年; 如果从vivo X20 Plus算起,那么Android智能手机与屏下指纹识别的故事也开始了接近2年。 感谢这些先人一步的厂商,是他们将他们的尝试,变为整个市场的常识。科技以人为本的slogan虽然已经再也听不到原味的播送,但我们却能在一次次手机的改变中得知,它的便利离我越来越近。 下一次的指纹改变,会在哪里开始? (编辑:185手机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