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智讯“2018生物识别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芯智讯杨健:去年苹果iPhoneX推出了3D人脸识别,同时也把指纹去掉了,很多厂商纷纷跟进3D人脸识别,另外一些厂商也在推屏指纹技术,三星之前也一直有在推虹膜。那么在各位嘉宾看来,未来哪种生物识别方式将会成为主流? 迈瑞微罗治忠:我认为在手机上,指纹还是会继续存在的。3D人脸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我们也很欣喜看到国内的3D人脸识别发展比较快。可以看到一点,只要是苹果推的,很多都会火起来。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指纹,包括国内的OPPO、vivo、华为等厂商都还在继续推屏下指纹,为什么大家还在努力?想办法仍指纹继续在手机上存在,这意味着什么?还是那句话,指纹更方便。 奥比中光陈挚:我觉得指纹肯定还是会往屏下转。不只是屏下指纹,未来摄像头可能也会转向屏下。在全面屏趋势之下,这可能是一个趋势。我认为指纹识别技术将会一直存在,但是随着3D人脸识份额的提升,再加上未来一些新的没办法离开的应用的时候,指纹可能真的会(在某些领域)被代替。 公安部三所丁润杰:我觉得主要还是一个使用习惯的问题。我的手机既支持人脸、虹膜,也有指纹,但是有了人脸,可能我不知道怎么,手机就解锁了,比如我只是想看下时间,并不是要解锁。而虹膜,必须要对着,感觉也有点怪怪的。所以,从目前来讲我更倾向于使用指纹。 小优智能周印伟:3D人脸识别未来会成为一个很大的趋势,但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移动支付更强调安全性,还有应用习惯的问题,人们多年来已经习惯用指纹来解锁,当一个新技术来临之后,人们会存在不信任,打消不信任之后,人脸识别才会大爆发。 芯智讯杨健:人工智能有三大要素,算法、数据、芯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到现在,其实可以看到一个趋势,很多做语音算法的厂家都有推出自己的语音芯片或模组,一些做人脸识别的算法厂商也开始来自己推芯片或摄像头模组,在这种趋势之下,未来算厂商是不是只有有做自己芯片的厂商才能活下来?这是大势所趋的事情,还是说算法领域最后还是会剩下一两家纯算法的厂商? 迈瑞微罗治忠:算法软件不要钱。这确实是很多国内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国内软件算法赚到钱的,可能主要就是BAT,因为他们是互联网厂商,他们本身可以不做硬件,即使做也不是通过硬件赚钱,而是通过互联网来赚钱。但是对于我们硬件厂商来说,特别是做纯算法的厂商来说,可能会比较尴尬,我确实提供的是软件,但是人家买的是载体(硬件),而不是软件,特别是在国内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相对匮乏的状态,我们的利益是得不到保证的。 很多软件算法的研发投入是很大的,所以刚开始出来的时候授权费可能会收的高一些,但是总是有更便宜的,有待甚至可以免费用。比如我们一开始在卖指纹芯片的时候,算法就是免费送。有些没有自己算法的,也可以打包其他第三方厂商的算法,这也是由芯片这个载体来承担。有一个要买软件的地方,就是我们要做支付的时候,要做TEE安全加密。刚开始,某国外某TEE算法厂商要收20万美金的授权,而国内的某家厂商说我2万就可以了,再到后面说一个收2毛钱就可以了。这也是我们指纹行业发生的真实的故事,所以我认为人脸识别行业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第一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第二是提升算法的竞争力,这个很重要,特别是软件,怎么让采购的人愿意付这个钱,这才是最重要的。回到AI算法上,比如可以跟某个CPU厂商捆绑,还有摄像头厂商,或者自己做摄像头模组等方法提升自己的价值。终归一句,软件只有互联网赚钱的,我们做算法的都没有赚钱,因为我们也是受害者,虽然我们也是做生产,但就是说你不免费送,总有别人免费送。 (编辑:185手机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